
据上游新闻消息,近日,一则“新疆哈密戈壁滩‘为人民服务’地标遭到破坏,自驾博主驱车2000公里修复”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,包括央视新闻、人民日报、人民空军等多个账号纷纷转发点赞。14日,哈密相关部门表示已介入调查此事。(上游新闻:《博主回应“自驾2000公里修复戈壁滩地标”:致敬人民空军》)
\n从博主自发驱车、运石前去修复,网友频频点赞,央媒纷纷“致敬”,到提供数据支持的卫星公司大方“免单”,一场自发的修复行动凝聚起强烈的情感共鸣。这场热潮的源头,是新疆哈密东南骆驼圈子附近戈壁滩上的五个巨型大字——“为人民服务”。这并非普通标语,而是上世纪60年代空军第八航校二团官兵的飞行地标,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训练辅助设施。
\n据悉,当年空军飞行员用经纬仪定位、皮尺丈量,以木棍勾勒轮廓,用铁锹挖开戈壁石露出碱土,露出几个大字,为飞行员指引空域航向,见证着戍边官兵的奉献。这五个大字扛住了几十年的风沙侵蚀,却没能躲过人为破坏。近年来,标语周边出现四处明显的沟壑圈圈,疑似越野者漂移留下的痕迹,最深处已超一手宽。
\n这场修复并非易事。博主“陆二狗”和朋友们的五人团队历时一周,用27车石头逐一填补沟壑,每一处修补都力求与原有地貌协调。修复完成后,长光卫星工作人员通过“吉林一号”卫星捕捉到23秒的拍摄窗口期,用太空视角记录下修复后的完整地标,新旧对比画面令人动容。
\n前有官兵建地标,今天普通人护地标,精神代代传。“陆二狗”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:“这些地标是历史的坐标,修复它是对先辈的致敬”。正如网友和博主所言,这场修复之所以凝聚起强烈的情感共鸣,是因为“为人民服务”的信念,将历史地标与现实行动联动,在苍茫戈壁上书写了当代人对初心的坚守。
\n戈壁滩上的车辙被普通人的热忱与行动抚平,但历史地标的保护还需靠敬畏与制度扎牢篱笆。官方介入标志着保护从民间热忱迈向制度化与法治化,我们既要为修复地标的自媒体博主点赞,同时也对破坏者进行查处并追究责任。唯有让破坏者付出代价、为守护者筑牢防线,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什么事情值得去做,什么是不能随便做的,“为人民服务”这五个镌刻在大地的信念,方能清晰深刻地传承下去。
\n刘慈欣的小说《三体》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。人类试图寻找能够将文化和文明传递万年的方式,尝试了多种高科技方法后,科学家得出一个“原始”的结论:把文字刻在石头上。刻在戈壁滩上的五个大字,不仅是凝固的历史,也是跃动的文明。它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,串联着个体记忆和集体认同,承载着地域文化与时间对话的密码。保护好这一纽带,激活其历史价值,在今天,也足以温暖人心,催人奋进。
\n因为,每一声历史回响都奔涌着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。纪念,就是为了更有力地前行。
\n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
合肥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