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监会决心“壮士断腕”!周四的A股像一场无声的拔河赛,上证指数微涨0.13%,但成交量放大、板块轮动加速,透露出资金博弈的激烈。前一日领涨的白酒和半导体突然哑火,追高者被“闪了腰”,但收盘后接连释放的四大重磅消息,却让市场嗅到了不一样的信号——这一次,监管层的决心与资本的动向正在重塑A股的底层逻辑。
事件详情回顾:四大引擎驱动市场转向
1. 外资“真金白银”押注中国资产高盛、瑞银等机构近期密集唱多A股,QFII二季度新晋28家A股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,持股市值达68亿元。韩国散户更是疯狂扫货港股,年内持股规模飙至24亿美元,创四年新高。外资的动向直指核心逻辑:全球资本正重新评估中国资产的性价比。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,全球宽松潮下,A股的低估值与政策红利成了“避风港”。
2. 政策红利瞄准“冷门赛道”中医药局联合多部门发布的《耳与听力健康指导意见》,看似冷门,实则暗藏玄机。文件明确提出推动“AI+听力诊疗”技术落地,打通医院数据壁垒,为医疗AI公司打开了千亿级市场空间。这类政策不仅指向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,更透露出监管层引导资本流向科技创新、国产替代的决心。
3. 增量资金“三路并进”除了外资,个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也在加速入场。7月非银存款激增2.14万亿元,居民存款却减少1.11万亿元,散户“存款搬家”迹象明显。同时,超百家上市公司动用闲置资金加码证券投资,甚至有的将额度从1亿上调至5亿。资金面的宽松与信心回暖,正在形成合力。
4. 长期主义取代短线炒作市场风格悄然变化:外资偏爱现金流稳定的高分红企业,内资则聚焦AI医疗、绿色能源等政策扶持赛道。某脑机接口公司从“科幻概念”到医院试点,某国产核磁共振仪打破进口垄断,这些案例印证了“业绩驱动”取代“题材炒作”的趋势。监管层严控IPO扩容、反内卷政策落地,进一步夯实了市场健康发展的根基。
看看网友怎么说
@韭菜不哭:“外资又来了?这帮人前两年跑得比谁都快,现在回来捡便宜货,咱们可不能轻易让筹码飞了!”
@听风就是雨:“政策文件里提‘AI+医疗’?这波我服气!医疗数据要是真能打通,搞不好能出几个十倍股!”
@老股民说真话:“成交量上来是好事,但别高兴太早,2015年也是这么热闹过……这次得看政策能不能持续给力。”
@躺平青年觉醒中:“白酒半导体一天涨一天跌,玩心跳呢?还是跟着外资买点稳当的吧,至少人家看得长远。”
小编有话说:现在下车,可能错过未来十年
市场的每一次震荡,都是新旧逻辑的交替。外资疯狂涌入、政策精准滴灌、增量资金蓄势待发——这三大信号已足够清晰:A股正在从“投机市”转向“价值市”。那些抱怨“赚了指数不赚钱”的人,或许该反思自己是否还在追逐短线的涨跌,而忽视了产业升级的大趋势。
记住,牛市从来不是一条直线,而是在怀疑中爬坡。当韩国散户都在抢筹港股、外资机构重仓中国科技股时,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看空自己的市场?周五若真拉出中阳线,别急着高抛,系好安全带,这趟车的目的地,或许比你想的更远。
合肥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