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你说现在化妆,粉底液、遮瑕、眼影、口红一套下来基本上半小时打底,半小时画眼线,累不累?可你要是穿越回唐朝,特别是盛唐那会儿,估计得惊掉下巴,人家那妆才叫一个美。
说到唐朝人啊,他们特别喜欢“白”。不是说自然透亮那种白,是那种白得发亮,恨不得跟墙皮似的。她们往脸上涂厚厚的粉,叫“傅粉”,一层不够涂两层,两层不够涂三层。你要是站远了看,感觉那脸是自己发光的。这还不算完,涂完粉还得用胭脂,重点来了,这胭脂不是只往腮帮子上抹,她们喜欢抹得特别高,从眼角那儿就开始往上涂,一直涂到太阳穴,红扑扑一片,像刚蒸完桑拿。这叫“酒晕妆”,听着就醉了。
最绝的还是眉毛。唐朝人不兴画细眉,细眉太小家子气。她们流行画“蛾眉”,又宽又粗,像两片小翅膀贴在眼睛上。后来还流行过“桂叶眉”,直接画成两片柳叶,颜色还特淡,看着跟没画似的,但其实画了半小时。你想想,大白天走在街上,迎面过来个姑娘,眉毛跟两片叶子似的飘在脸上,得多有辨识度。
要说最离谱的,还得是“花钿”和“面靥”。花钿就是贴在额头正中间的小装饰,有用金箔剪的,有用红纸剪的,形状五花八门,梅花啊、星星啊、小月亮啊,反正怎么显眼怎么来。更绝的是面靥,就是在嘴角两边点两个小红点,像酒窝,但又不是真的酒窝。传说最早是后宫妃子来月经了不能侍寝,就在脸上点个记号,结果后来变成时尚了!你说离谱不离谱?
口红也讲究。她们不光涂嘴唇,有时候还故意涂出唇线外面去,画一个特别大的“樱桃嘴”,看着像刚啃完西瓜。而且颜色特别正,大红色,远远一看,就看见一张白脸上飘着两片红。你可能会问,这么画不累吗?她们图个啥?其实吧,唐朝那会儿,国力强,人也自信。女人地位也不低,能骑马、能射箭、能写诗,打扮起来自然就放得开。你想啊,街上走的姑娘,一个个粉白黛绿、浓妆艳抹,那才叫一个热闹。不像后来明清,讲究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,连笑都得捂着嘴,妆也越画越淡,多没劲。
而且唐朝人还特别会“造”。她们不光自己画,还带动了整个产业链。有专门卖胭脂的铺子,有调香的师傅,还有设计花钿的匠人。你看《簪花仕女图》里那些贵妇,披着薄纱,戴着大花,脸上画得跟年画似的,但就是好看,就是有气势。那不是娇弱,是张扬,是“我美我乐意”。所以现在为啥那么多古装剧、汉服圈都爱复刻唐妆?因为它真的太有个性了。它不追求“自然裸妆”,它就是要告诉你:我在这儿,我很美,我很飒。哪怕你觉得夸张、看不懂,但它就是敢。
说到底,唐朝妆造的魅力,不光是好看不好看,更是一种态度。一种“爱谁谁,我开心就行”的底气。现在我们看那些妆容,觉得像戏妆,但在当时,那就是日常。想想还挺羡慕的,活得那么敞亮,那么不憋屈。下次你化妆化累了,不妨想想唐朝的小姐姐们——人家可是顶着一整张“艺术作品”出门逛街的。咱这点辛苦,算啥?
合肥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