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真,国轩高科宣布那个准固态电池要量产装车的消息一出来,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,然后是太阳一个趔趄,差点没站稳。充电10分钟,续航1500公里。这是什么?这是修仙小说里主角顿悟之后,从筑基期直接跳到元婴大圆满的剧情。以前的液态锂电池,撑死算个炼气期弟子,每天为了那点续航真元愁得睡不着觉,夏天开个空调都跟割肉一样,现在倒好,大师兄直接带着金丹杀回来了。不装了,摊牌了,就是要一波带走。
这事儿的核心,根本不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喜悦,而是一场大型、荒诞且充满表演性的掀桌子艺术。广汽、奇瑞、比亚迪这些演员,一个接一个地跳上台,高喊着“2026”、“2027”,仿佛在竞拍谁能先把世界给炸了。如果说之前小米入场是把饭桌上的蛋糕端走了,那这帮搞固态电池的,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,顺手还要把餐厅给点了。它们不是在竞争,它们是在发疯。逻辑非常清晰:我活不下去,你们也别想好过。要么一起成仙,要么一起成盒。
这种癫狂,直接把一批老车主干懵了。比如那个孙女士,我都能想象到她看着新闻时,手里那杯枸杞水都在颤抖。前两年销售怎么说的?“姐,这是未来,这是趋势,环保又智能”,结果未来还没捂热乎呢,就变成了时代的眼泪。你花几十万买的那个所谓的“智能移动终端”,在这条新闻出来的一瞬间,它的价值就无限趋近于一块板砖。你以为你买的是资产,实际上你只是花钱买了个付费公测资格,现在,公测结束了,服务器要删档了。这帮人能不能干点正事儿!
说到这里我突然觉得,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,把车企比作修仙门派,但这事儿本身不就挺玄幻的吗?一个所谓的“黑科技”,在实验室里参数跑得再漂亮,有什么用?我作为一个开过好几年电车的中年人,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,决定所有高科技成败的,从来不是那些穿着白大褂的工程师,而是马路上那些开着老头乐,走位像鬼一样的大爷。你的自动驾驶再牛逼,能躲过一个从绿化带里闪现出来的老头乐吗?你的能量压缩毛巾再厉害,能扛得住大爷爱的追尾吗?只要大爷躺得快,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。技术的尽头,不是星辰大海,是老头乐。
当然,有些人是无所畏惧的。比如那些奔驰、特斯拉的信徒们。对他们来说,车不是交通工具,是信仰图腾,是宗教法器。你跟他说固态电池,他可能都听不懂,他只关心他的三叉星徽亮不亮,他的特斯拉能不能在星巴克门口自动开门。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标,特斯拉最值钱的是特斯拉本身。这种爱真的很特别,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,你就懂了。所以固态电池这玩意儿,再革命,也革不到这群人的命,人家的核心需求是维护信仰,不是提高续航。
再说了,这玩意儿真能普及吗?现在吹得天花乱坠,可没告诉你成本是现在的好几倍。一个电芯五块钱一瓦时,是现在液态电池的三到五倍。翻译一下就是,以后一台配固态电池的车,价格可能直接翻三倍。到时候,你面对的就不是续航焦虑了,是钱包焦虑。说真的,我最近在琢磨,买个二手五菱宏光可能才是版本答案,至少它坏了不心疼。更别提那些配套的能量奶瓶(充电桩)了,现在的小区充电桩,给老电池充电都费劲,你指望它能伺候得了固态电池这位神仙?统一升级?谁出钱?怎么协调?没人敢拍板。
所以,这波国产“固态电池”装车,本质上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阳谋。它成功地制造了一种焦虑,让没买车的人继续观望,让刚买车的人心态爆炸,让同行血压飙升。车企们就像一群在玩“真心话大冒险”的醉汉,一个比一个敢吹。它们成功地把一个技术问题,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,甚至是一个玄学问题。
那么,固态电池到底什么时候能来到我们身边?这问题没人能回答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当它真的来临时,绝对不是因为技术成熟了,而是因为资本市场需要一个新的故事了。而我们这些普通人,能做的就是捂好钱包,看着他们表演。别急,真的别急。毕竟,科技的进步是螺旋上升的,而韭菜的生长,是周期性的。
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、客观性,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,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。
合肥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